臂屈撑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肌肉与力量训练动作。相当于深蹲对下肢训练的重要意义。
在健美体系中,它被认为能刺激胸部,尤其是下胸部肌肉的发达,同时还能刺激肱三头肌、肩部,乃至小臂的肌肉,和引体向上一样,是调动肌群最多的一个上身动作。
在功能性训练角度分析,它是一个垂直与水平推混合的动作,能训练“推”的能力,能提升肩袖肌群的稳定度。
这个动作对器械要求不高,健身房、小区、学校都能练,可负重做低次数,也能一组几十个练肌耐力。
美国的一位牛逼健身教练Vince,训练过很多有名的健美运动员和演艺明星。然而这个人有很多离经叛道的理念,其中最受争议的就是他关于胸肌训练的观点。简单来说,他认为如果你只能用一个动作来训练胸肌,那就只能是双杠臂屈撑。不是卧推,不是俯卧撑,当然也不是哑铃飞鸟。因此Vince把自己健身房里的卧推凳全部换成了双杠器械。那他为什么会认为双杠臂屈撑比卧推强呢?这要从两个方面描述,一个是卧推的缺点,另一个是双杠臂屈撑的优点。
卧推的缺点:研究显示卧推对于胸肌和三角肌前束的刺激程度差不多,但由于三角肌的力量比胸肌小得多,在胸肌感到疲劳前三角肌就先歇菜了,因此很难刺激到胸部。在健身房里,卧推是导致肩膀受伤的最主要元凶。容易导致肩关节不灵活。你是不是感觉越来越难摸到后背了?这就是原因。
双杠臂屈撑的优点:三角肌更少地参与发力,使得训练可以更专注于胸部。宽握、肘部向外伸展的臂屈撑可以使胸肌更宽。下放到底部的时候,肩膀得到了拉伸,有助于增强肩部灵活度(当然下放的时候也要适度,不然也会受伤)。双杠臂屈撑会调动全身的肌肉,提高身体协调性。
双杠臂屈撑以练习胸肌、肱三头肌和三角肌(前束)为主,兼练背阔肌、斜方肌等。所以它也是我们强化手臂的黄金动作。关于手臂锻炼,有以下两点:
首先要明白构成臂围的两大肌肉群分别是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。如果你在训练时安排过多针对胸部或背部的训练动作,而不是选择那些集中刺激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的训练动作,那么自然无法获得理想的臂围。
其次,要清楚肱三头肌的体积要比肱二头肌大,肱三头肌可开发的潜力要远高于肱二头肌。一说到对手臂臂围的训练,我们都觉得这是对手臂上肱二头肌的训练,但其实不然,处于下臂后侧的肱三头肌才是我们重点需要对待的。如果想要手臂臂围有更好的突破,千万不能忽视对肱三头肌的训练,因为肱三头肌占据了大臂肌群的整整2/3的体积。从解剖学角度肱三头肌有外侧头,长头以及内侧头。我们一般认为练得好的三头应该呈现近似马蹄铁的样子。很多健身爱好者往往倾注过多精力在肱二头肌的训练上,对于体积较大的肱三头肌关注不高,这种本末倒置的训练有损于臂围再造计划,必须兼顾两大肌群的训练。
双杠臂屈撑源于体操运动。这个练习包含了以下动作:用手臂将身体支撑在双杠上方,放低身体,然后驱动身体向上回到起始姿势。
臂屈撑是一个不错的卧推替代练习,而且打造“下胸部”,它远远优于下斜卧推——健身者其实并没有充分的理由去练习下斜卧推。臂屈撑能够使我们的整个身体参与运动,在这方面就和俯卧撑一样。但臂屈撑优于俯卧撑,因为它可以增加负重——能够逐渐增重,并且可以由训练者独自完成。俯卧撑则不同,就算有两个人参与练习,训练者也不能方便地加载负重。
当更多肌肉、更多关节、更多用来控制它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到动作中时,该动作的运动质量就更高。参与一项练习的身体部位越多,这项练习就越符合上述条件。按照这种逻辑分析的话,我们就可以说俯卧撑优于卧推,因为俯卧撑会涉及训练者整个身体的运动和控制。但训练者很难为俯卧撑加载负重,特别是当训练者独自训练的时候,因为人体在这个姿势中很难负重。
如果不能加载负重,一个身强体健的人就会发现,不用高次数是很难训练推起的动作的,但高重复数的练法对大多数训练目标来说并不适合。臂屈撑解决了这两个问题:在一项上半身练习中,既允许举重者使用大重量,同时也能够使整个身体参与运动。不负重的臂屈撑比俯卧撑的难度更大。因为在臂屈撑过程中,整个身体都在动,而不仅仅是没有得到双脚支撑的部分。
臂屈撑可以进行高次数的自重训练,也可以像卧推那样,以渐进加重的方式进行负重训练。在臂屈撑这个动作中负重是很容易的,无论是在腰带上悬挂杠铃片还是其他物体,或者是在双脚间夹一个哑铃(一种只适合小重量的选择)。随着重量的增加,训练者会感受到更多的全身训练效果——大重量臂屈撑会使手臂和整个躯干感到疲劳。
训练者最好在专为臂屈撑设计的双杠上练习臂屈撑;但在必要时,比如在酒店的房间里,两把能够背靠背放稳的椅子就可以代替双杠练习臂屈撑。
在练习臂屈撑的时候,要调整好握距,然后借助跳跃进入起始位置,并保持肘部锁定、胸部挺起。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,通过弯曲肘部并使身体略微前倾的方式逐步放低身体。继续向下,直到肩膀低于肘部。如果有人从旁观察,这个姿势很容易鉴别——靠近肩关节的肱骨会低于与地面水平的位置。这种标准保证了动作幅度的完整,并能够使胸肌得到拉伸。类似深蹲中保持低于大腿水平高度的标准。从处于拉伸状态的动作底部驱动身体向上,直到肘部锁定,胸部挺起并回到位于握杠双手正上方的位置。完成动作之后在顶部呼气。呼吸只能在动作的顶部锁定姿势中完成,不要在动作过程中进行。气压为胸廓提供了支持力,这对有效控制移动的身体很重要。
在练习臂屈撑的过程中,最常见的两种错误都与动作的完整性有关。当旁边没有人提醒的时候,大多数训练者会在肱骨高于水平的位置停止下放身体。因为与全幅度的臂屈撑相比,部分幅度的动作更容易完成,就像部分深蹲比全幅度深蹲更容易完成那样。部分幅度的臂屈撑不会像部分深蹲那样给训练者带来受伤的风险,但是部分臂屈撑没有全幅度臂屈撑那么有价值,这与半深蹲的效果不及全幅度深蹲的道理相同,因为它们锻炼的肌肉较少。
另外一个常见错误是训练者没有在动作的顶部锁定肘关节。这与削减动作幅度的行为是不同的,因为这经常是无意识的行为。疲劳的肱三头肌并不总是知道它们是否已经完全收缩了。动作结束时的挺胸提示法可以帮助训练者锁定肘关节,因为挺胸姿势能够把躯干上部的重量拉到双手后方,从而使肱三头肌能够更顺畅地伸展肘部。
影响双杠臂屈撑的主要有以下几点:
一、力量不足
如果你是新手,前期极大可能做不了这个动作而且还容易拉伤肩部,这是由于肌力不足导致的,一定不要一开始就进行尝试,而是需要加些辅助进行练习。比如,弹力带等等。采用弹力带的模式做双杠臂屈撑,低头,收腹,双膝跪在脸的下面,下降时尽可能追求完整的运动幅度,不要畏首畏尾。
如果是体重较重的情况下,手臂力量不足以支撑你的整个体重。那就要通过一些其他专项的手臂训练来加强手臂力量,尤其是肱三头肌的训练。在训练中加入平板臂屈撑、窄距俯卧撑、杠铃臂屈伸等手臂训练。
二、肩关节稳定性
双杠臂屈撑对身体柔韧性等要求较高,对肩关节、肘关节和腕关节等都不是很友好,所以必须注意安全。
臂屈撑对肩部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。如果你的肩关节活动度受限或者力量不够,就很难使肩膀后收形成正确的姿势并且锁定肘部,通常的表现形式是耸肩,而正确的姿势要求我们保持肩胛骨下沉。另一方面,将肩部锁定在稳定的外旋姿势需要胸肌的参与,如果你耸肩或者使肩部前倾,胸肌就会产生拉力,这会强行牵拉你的胸骨——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做臂屈撑时会出现胸骨疼痛。
加强肩关节的稳定性,在训练前激活肩袖肌群,可以利用弹力带做几组肩水平外展、肩外旋、弹力带面拉,在做臂屈撑之前做好充分的热身。
如果耸肩的原因是力量不够,解决方法就是降低动作难度,比如使用一根弹力带辅助完成动作。
某些人在做双杠曲臂伸时肩部感觉不适或疼痛,这是因为双杠臂屈撑的角度和幅度较大,建议立即停止该动作的练习。如果你继续做的话,有可能导致肩关节囊与肌腱松弛和不稳定性,严重的话使得肩关节撕裂。
肩关节柔韧性良好的训练者,如果想强化肱三头肌和胸大肌外侧的刺激,可以适当降低下降的幅度,甚至降到肩部略低于肘部。
三、核心力量和躯干收紧
双杠臂屈撑对核心也是有要求的,在做动作过程中,尽量收紧身体,帮助身体在动作过程中保持稳定性。身体千万不要出现晃动,这样会大大减少动作的质量和提高运动中受伤的风险。
在常见的臂屈撑做法中,很多人习惯了以膝关节弯曲、脚踝交叉置于身后的姿势做这个动作。当我们的力量不足或者产生疲劳时,为了产生向上的力,这种姿势很容易令我们放弃正确的脊柱姿势和肩部稳定性。
如果我们在动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双腿伸直、脚尖绷直、收紧臀部使骨盆处于中立位、绷紧腹部,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。
所以,如果你无法完成“低头收腹”的标准臂屈撑,很可能是因为基础力量不足。双杠臂屈撑这个动作,本身就涉及到上半身整个肌群,所以提高上肢力量才是解决问题的本身。
臂屈撑主要涉及两个关节的运动,肩关节内收可以锻炼到胸肌(主要是下胸),肘关节伸展可以锻炼到肱三头肌。
因此,根据臂屈撑的功能特点,臂屈撑通常被分为两类:一类侧重练下胸,另一种侧重练肱三头肌。
接下来,我从三个方面分别对这两种臂屈撑进行分析:
1、握距:一般来说,握距越宽,对胸肌的刺激越大;握距越窄,对肱三头肌的刺激越大。
2、肩内收幅度:胸肌的功能是完成肩内收,肱三头肌的功能是完成肘关节伸展。如果我们想侧重练胸肌(下胸),就需要将训练重点转移至肩内收功能。一般来说,肩内收幅度越大,对胸肌的刺激越大。
如果我们想侧重练肱三头肌,则需要将训练重点转移至肘关节伸展功能,并同时减少肩内收幅度。
3、躯干的位置:躯干的角度越接近水平,动作轨迹与下斜卧推越相似,对胸肌的刺激越大;躯干的角度越接近垂直,对肱三头肌的刺激越大。
臂屈撑(侧重三头)
臂屈撑(侧重下胸)
手臂,女性认为男性最性感的10大部位当中排名第一。是人类除了脸部以外曝光率最高的部位,同时也是大肌群训练的基础。一个粗壮坚实的臂膀能够充分显示男人的魅力,所以大家非常喜欢练习臂部,“胳膊粗”都演变成了一个人有力量的代名词了。
臂部包括上臂和小臂,肌肉数量较多,但在基础健身训练中,更多的是练习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,肱二头肌位于上臂部,属于屈肌。肱三头肌由三束伸肌构成,主要起伸展作用,这两块肌肉的发达程度,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臂的围度,是我们优先锻炼的目标。
要想拥有出色的手臂,尤其要多练三头。这是因为肱三头肌的体积要比肱二头肌大,肱三头肌可开发的潜力要远高于肱二头肌。肱三头肌占据了大臂肌群的整整2/3的体积。从解剖学角度,肱三头肌当中的“三头”,分别指代长头、短头和外侧头,其中长头和外侧头的肌肉体积更大,训练后对整体手臂线条的帮助更大。
肱三头肌训练,典型的自重训练动作如窄距俯卧撑、双杠臂屈伸。
负重动作通常选择杠铃或哑铃完成,如窄距卧推、仰卧臂屈伸。
或者用弹力带、固定器械完成,重点是找到肱三头肌发力感,如:器械臂屈伸、绳索下压等。
要想拥有出色的手臂,其次是练好肱二头肌。
肱二头肌练得好,手臂前侧很饱满。手臂不用弯举就能隐约看到肌峰,得益于肱二头肌的强大。肱二头肌在近固定端使肩关节屈、肩外展、水平内收,远固定端使肘关节屈,和肱三头肌完全相反。
肱二头肌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屈肘来完成,典型动作如反手引体向上、杠铃弯举、哑铃锤式弯举,是练二头不可缺少的好动作。
肱二头肌也分长头和短头,不同的握距、握法、身体角度,对于两个头的刺激稍有差异,但基本上两部分都会练到。
健身房里有许多新手喜欢练手臂,但收效却非常小,而很多老手很少练习手臂,却依旧有强壮的手臂,这是为什么呢?
手臂训练是一种孤立的动作训练。许多健身爱好者会专门拿一天的时间来做手臂肌肉力量的训练,高强度的训练他们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,以至于他们在训练后的两三天里手臂都酸疼的没有力气。这样也会影响其他训练比如硬拉、划船等力量训练。因此,老手训练手臂的频率不高,更喜欢训练背部和胸部肌群来带动手臂围度的稳步增长。
我们这本书主要讲多关节复合动作,但是凡事皆有例外。这里我们介绍弯举和杠铃臂屈伸这两个练手臂的经典孤立动作。
杠铃弯举是典型的孤立动作,这也是一个最基本,最受欢迎的肱二头肌练习动作。伟大的健美运动员施瓦辛格就特别喜欢用各种弯举训练肱二头肌。他最引以为豪的部位就是肱二头肌。
在做杠铃弯举时,为了最大程度的刺激肱二头肌,必须特别努力地孤立肱二头肌,否则就永远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训练效果。比如在做弯举时用臂托板将肘部固定住,或者使用一种更简单的方法,即在做杠铃弯举时,背靠着墙壁,把借力降到最低。
杠铃弯举的动作过程中只有1个关节角度发生改变,它基本只能练到二头肌,所以我们不太可能在杠铃弯举中使用很大的重量。
通常建议大家使用能做8-15次范围的重量去完成杠铃弯举,每组都不要力竭,最好每组留1-2次余力,这样可以在每组最后几次仍然保证动作质量和准确性。
不用太在意上举的动作速度,这通常和使用的重量有关,重量大一些,自然上举速度就会慢一些,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下放速度。
杠铃下放过快会让杠铃的晃动增大,从而影响动作的准确性,这样做还会对增大对肘关节的冲击力,容易积累伤病隐患。
刻意的放慢下放速度也没有必要,这会额外的浪费力量和体能,导致能做10次最后只做了8次就没劲了,或者本来能用30公斤做组,变成了只能用25公斤做组,很不划算。
因此,下放杠铃过程中不快不慢保持匀速即可。
二头肌是个小肌肉群,但也需要足够的恢复,通常建议2次二头肌训练之间至少间隔48小时。
弯举是施瓦辛格的钟爱动作。施瓦辛格在做弯举时还有一个习惯,那就是尽可能多地改变双手的动作,从而全面地刺激肱二头肌的所有区城。另外,他常常会通过使用各种各样不同的器械来锻炼肱二头肌一臂托板、直杆杠铃、曲杆杠铃、斜托板、俯卧凳、杠铃、哑铃、拉力器及各种器械。
杠铃臂屈伸是打造肱三头肌的利器。
杠铃臂屈伸有各种各样的姿势,比如坐姿臂屈伸、站姿臂屈伸、仰卧臂屈伸等等。
坐姿臂屈伸,主要锻炼肱三头肌,由于身体相对稳定,能够更好地集中力量刺激肱三头肌,同时对肩部的稳定性要求较低。
站姿臂屈伸,除了锻炼肱三头肌外,还需要身体其他部位尤其是核心肌群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。
仰卧臂屈伸,由于身体处于仰卧状态,能够减少其他部位的代偿,更好地孤立肱三头肌进行训练。仰卧臂屈伸在欧美健身圈又习惯被称为“碎头颅者”(skull crusher)。
这个动作在进行时,需要将杠铃从头顶上方下放至接近头部后方。如果在动作过程中出现失误,比如杠铃失去控制下落,就有可能砸到头部,给人一种好像会把头颅砸碎的危险感觉,所以有了这个比较夸张的别称。因此,训练者在进行该动作时要格外小心,严格按照正确的动作要领和规范进行操作,确保自身安全。
在杠铃臂屈伸中推荐使用曲杆。曲杆的设计能够更好地贴合手掌和手腕的自然角度,减少关节的压力和不适感。在进行臂屈伸动作时,手腕可以处于更舒适的位置,降低受伤风险。稳定的握力可以让你更专注于肱三头肌的收缩,从而更好地刺激目标肌肉。
除了各种弯举练肱二头肌、杠铃臂屈伸练肱三头肌之外,练手臂的辅助动作还有如下:
动作名称 |
类型 |
说明 |
杠铃臂屈伸
|
杠铃 |
这个动作可以坐姿、站姿或者仰卧来做。锻炼肱三头肌。 |
杠铃腕弯举 |
杠铃 |
发展前臂内侧屈肌肌群。 |
反握杠铃弯举 |
杠铃 |
发展肱二头肌、前臂伸肌和肱桡肌。 |
哑铃弯举 |
哑铃 |
用哑铃而不是杠铃来做常规的弯举,意味着你使用的重量会偏轻一些,但也意味着你的双臂可以更自由的活动,甚至可以达到更高的专注度。 |
锤式弯举 |
哑铃 |
这个动作和常规哑铃弯举一样,只不过在整个过程中手掌始终掌心相对。这样不仅能锻炼肱二头肌,还能锻炼前臂。 |
哑铃臂屈伸 |
哑铃 |
可以仰卧、单臂、俯身等多种做法,锻炼肱三头肌。 |
斜托弯举 |
器械 |
利用斜拖板,可以使用曲杆杠铃或者哑铃。 |
拉力器弯举 |
器械 |
在动作的最高点,尽可能的用力收缩你的肱二头肌。 |
拉力器三头下压 |
器械 |
肱三头肌练习。你可以改变所用的杠的类型、你离杠的距离或者你的握姿、握距。 |